莱因哈特与奥贝斯坦所写的“人”字

魔非

莱因哈特与奥贝斯坦所写的“人”字

看过《银河英雄传说》长达55CD的动画,不得不佩服田中大神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毅力,但是,更令人自叹弗如的是他在塑造这么多个性迥异的角色的同时,更把各个关键人物之间微妙关系的处理做得恰到好处。无论是亲情、友情、敌对、君臣,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组合,唯一被智者田中忽略的,大概也就只有关于爱情方面的描述吧!而在众多组合之中,又惟独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这对,最让我心折。

看到过很多有关《银英》的评论,有不少都提到了莱因哈特和吉尔菲艾斯的友情,还有更多的是讲到莱因哈特和杨威利之间英雄惜英雄的互敬,可很少看到有人去剖析莱因哈特与奥贝斯坦之间的关系。咎其原因,我想是因为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他们之间没有所谓“感情”这个东西吧!

莱因哈特当初会以帝国舰队指挥官的重职交换奥贝斯坦的性命是因为看中了他的智谋可以加速自己达到目的的步伐;奥贝斯坦愿意辅佐在莱因哈特身边是由于他要看到高登巴姆王朝以最快的速度毁灭需要莱因哈特的战争天分和他可以一呼百应的个人魅力。这么看来,他们两个人充其量只能说是完美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对方对自己而言的价值。彼此互相利用当然不能用“感情”这个东西来计算他们对彼此的意义。但是,正是这种双方都心知肚明的互利关系才使得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在无意识中形成了最牢固的生存结构——也就是汉字中的“人”字结构!

“人”字的写法再简单不过,一撇,一捺,如此而已。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想道理每个人都知道,人类是靠互相支撑而存活下来的。说明白点,就是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将自己看得特别伟大,也不必妄自菲薄到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其实没有所谓谁依靠谁,而是一个人如果不依靠别的人就无法生存,同样的,你的存在价值也就是为别的人提供支撑点。很多人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忘记这一点,所以他就成了一个普通人,终其一生依靠着普通人并被普通人依靠。而正视这一点并找到最有利自己的支撑对象的人,无疑的,他就注定了是一个不凡的人。显然,无论是莱因哈特,还是奥贝斯坦,都是属于后者。

如果没有奥贝斯坦……其实很不该做这样的假设,因为可以说,没有奥贝斯坦,就没有后来的莱因哈特以及他的罗严克拉姆王朝。莱因哈特给人的感觉颇有点像16世纪初意大利分裂期间的瓦伦丁公爵——西泽尔·波尔金。他们同样的都拥有称不上光彩的家世,同样的都有不羁的个性和无可比拟的战争天分,还同样的都有作为君主的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作为马基雅·维利不朽名著《君王论》的参照原形,西泽尔当之无愧是军事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一定要比的话,莱因哈特某种程度上还没有西泽尔那么不择手段。就像杨威利所说的,莱因哈特在战场上简直是个充满浪漫主义思想的指挥官。这样一来,奥贝斯坦的存在就非常有其必要性了。奥贝斯坦在莱因哈特身边所担任的角色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白脸”他自己也有绝对的认知,所以在很多关键的时刻,是他阻止了莱因哈特的一时心软而使每一件发生了或将发生的事件得到最佳的利用。撇开什么人道主义或是人性情感问题,实质上是奥贝斯坦让莱因哈特变成一个真正没有私情的霸者,成功的霸者!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是莱因哈特找到了最理想的支撑物,他依靠了奥贝斯坦的“真小人”行径,来成全他的完美霸业。

换个角度,如果奥贝斯坦没有遇到莱因哈特,同样的,银河的历史将裹足不前,帝国和同盟将停留在长期混乱的对峙中。奥贝斯坦的确有出众的降兵之才,但降兵之才可以为将,不能为君。奥贝斯坦很清楚自己一个人是不能对统治帝国长达500年的高登巴姆皇室造成任何损伤的,所以他一直留意寻找一个真正拥有降将之才并足以改变历史,在帝国和银河掀起轩然大波的人,莱因哈特的及时出现让奥贝斯坦得以在有生之年完成他的梦想。正如奥贝斯坦自己所说的那样,莱因哈特是一道光,但光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延伸出来的意思,在下理解为,光的普照下,一切违背它意愿的事物都将不存在,那么光照不到的地方就需要强而有力的黑暗之手去消除一切障碍了,奥贝斯坦便成为了这个位置上的执行者。奥贝斯坦不怕做恶人,不怕被人非议,因为从他决定站在莱因哈特身边开始,他就已经准备好了担下所有为恶的罪名。要让每一次流血,每一份牺牲都得到最大的收获,这就是奥贝斯坦奉行的艺术,可以说,那是残忍的战争艺术!如果不是莱因哈特在一开始以惊人的战绩一路快速晋升,如果不是莱因哈特的慧眼识人,奥贝斯坦早被帝国作为依谢尔伦要塞失守的替罪羔羊而拿去垒历史的砖墙了,根本没有可能活着见到高登巴姆王朝倒台的一天。莱因哈特或许是没有一颗足够坚硬的心,但他给了奥贝斯坦最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给了奥贝斯坦运筹帷幄的机会。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是奥贝斯坦找到了最可靠的支撑物,让自己的作用浮出水面,依靠莱因哈特的力量达到自己毕生的心愿。

说完了互相支撑,也该说一下他们互相的感觉了。如果说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之间的支撑基本上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的话,那么他们有意识下做的最多的大概就是企图真正认识对方了。

莱因哈特在最初将奥贝斯坦纳入麾下时曾一度认为自己是可以完全掌握住他的,但是没有多久他就逐渐意识到奥贝斯坦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容易被看透及被掌握的角色。虽然是这样,莱因哈特还是将奥贝斯坦留在了身边,除了要利用他的辅佐,恐怕也有部分原因是想好好观察奥贝斯坦这个人吧!如果换一个人,未必像莱因哈特那样对自己的力量有信心到放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还漫不经心地随时拿出来赏玩。莱因哈特就是那种生来属于战斗的人,他不会乐于生活在太过安逸的环境中,随时随地的挑战反而会让他有身处幸福之中的感觉。或许,奥贝斯坦是他故意安插在身边,在外面强敌消灭完之后的余兴活动吧!因为从任何角度来看,和奥贝斯坦斗智都会是比和罗严塔尔斗勇更有趣的事!

做个比喻的话,莱因哈特是一部结构宏伟,内容精彩而吸引人的旷世奇作,但奥贝斯坦却是一本明明翻开着却又是由密码写成,让人有看没有懂的书。

奥贝斯坦对莱因哈特尽忠,其最终目的是要看到鲁道夫大帝的后人从银河帝国的舞台上彻底消失,所以我并不认为他会是个绝对忠诚的臣子。奥贝斯坦所侍奉的对象,是莱因哈特所代表的强大力量而非莱因哈特这个人本身。假如有一天,莱因哈特的个人魅力消退了,或者他所领导的力量崩溃了,我一点也不意外奥贝斯坦会在第一时间弃他而去。说莱因哈特像前面提到的瓦伦丁公爵,其实是从单纯的作为一个人来讲的,真正将西泽尔的战争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说到底应该是奥贝斯坦才对。在奥贝斯坦的眼中,没有什么正义,没有所谓君主,只有代表一切的力量!相比之下,奥贝斯坦或多或少比莱因哈特多具备了一些身为“人”字中一笔的自觉。从没见过像奥贝斯坦这样对自己所要做的事和所要得到的结果如此明确,并将自己的理念和意志始终贯彻的人,他甚至还时常让自己的观念去影响和改变莱因哈特!他对自己的忠诚使得他有胆子在吉尔菲尔斯死后,站在莱因哈特面前说“我还没有放弃您,阁下!”明确自己的作用,明确莱因哈特对他而言的价值,明确什么时候该掌握什么样的局面,奥贝斯坦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聪明地选择和莱因哈特组成一个“人”字,而不是简单地成为他脚下的普通臣子。奥贝斯坦是把自己放在和莱因哈特同样的水平线上观察他,评估他。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比别的人更早察觉到莱因哈特的需要,并不时的用言语甚至是直接的行动让他有身为霸者的自觉。

从《银英》全局来看,难免觉得田中大神有些偏向帝国方面。因为单从战争本身来看,他让莱因哈特在战略上屡屡占尽优势,甚至是人员的安排上也比杨威利精良丰富得多,从莱因哈特拥有可以一起书写一个“人”字的奥贝斯坦而杨威利没有就可见一斑。

纸上谈“兵”的话,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组成的这个“人”字已经是最稳固的领导体系了,但正如坚固的金字塔亦会因为历史的风沙而腐蚀,田中大神虽然想到了要写个成功的“人”字,却似乎没有考虑汉字的比画越少越难书写得完美这个道理。(也或许田中是故意不考虑的)人,除了战斗,毕竟还会有别的东西在生命中留下痕迹,所以作为君王和智将都是顶尖者的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在作为单纯的人的角色上,非常悲哀!

莱因哈特最让人不忍心看的,并不是他的死亡,而是在他加冕成为皇帝的那一幕。在他到达人生最光辉最荣耀的时刻,他最希望见到的人却都不在他的身边。那份“没有你们,赢了世界又如何”的淡淡哀愁不会随着时间消退,只会无休止地啃食他剩余的生命。莱因哈特短暂而精彩的生命中,快乐的日子可能反而是他一无所有和安妮罗洁一起度过的童年吧?

奥贝斯坦呢?他也是一样的,看到了他痛恨的高登巴姆王朝覆灭,看到了他参与创造的新帝国的盛况,但又怎么样呢?他又得到了什么?同僚的厌恶他可以不放在心上,清冷的宅子他可以视而不见,那么寂寞的心呢?他可以逃避自己的心吗?到了最后,他也只能问问像自己的那条老狗——“我的人生,得到了什么?我的人生,快乐吗?”

田中大神在创作《银英》的时候,似乎是一早就决定了要塑造一份残缺美。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的生命结束于他们成就一番辉煌战绩之后,这恐怕是田中心目中最适合他们的结局吧?就像是再天才的艺术家也没有自信可以为“维纳斯”接上断臂,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想出怎样让莱因哈特和奥贝斯坦这个“人”字在成功站稳的基础上又显得婀娜多姿。但我们仍是会像喜爱维纳斯一样地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去理解,去揣摩这个简单而又有无穷探究价值的“人”字!因为你,我,他,都在寻找我们生命中最佳的另一笔……

魔非写于繁忙的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