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不可分的关系──田中芳树与浪漫英雄主义

杨威利Jr

密不可分的关系──田中芳树与浪漫英雄主义

楊威利Jr

1999个人主页:田中芳树同好会(香港)

 

  田中芳树的众多作品中,尤其是以战争为主题的作品,都有一个共通的特色,那就是「英雄主义」。

  只要是稍微看过田中芳树简介的人都会知道,田中在中学时代已阅遍图书馆的小说,而他更尤其喜爱中国的侠义英雄作品。这些侠义小说都有著浓厚的浪漫英雄主义特色──英雄们都少年得志、忠孝重义、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恩怨分明、行侠仗义、为民请命、行事光明磊落。这些都是中国侠义小说的必要内容,也构成了田中芳树作品的浪漫英雄主义。而这些英雄主义色彩,都深深影响著田中芳树,并且都融入到田中的小说作品中,使他的作品都弥漫著浪漫的英雄主义色彩。

  在下面的篇幅,笔者将会为各位解说田中芳树作品中的英雄主义色彩。

  《风翔万里》是田中其中一本以古代中国为舞台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田中对英雄豪杰、忠义之士的赞颂。全书也扬逸著浪漫的英雄主义,英雄豪杰们都在书中闪闪发光。

  巾帼英雌花木兰,不忍老父再冒险上战场,不惜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有「肉飞仙」之称的豪杰沈光,忠肝义胆,忠君爱国,向弑君的宇文兄弟报仇,最后轻折桃枝,从容赴死、循吏张须陀为救饥荒灾民,不惜以身犯险私开官仓派粮赈灾,又为了隋王室而与叛军作战,最后不幸战死、粗衣淡饭,对士兵慈爱的窦建德揭竿起义,对隋而言是叛军,但对人民而言却是义军、罗士信英雄出少年,未到十四岁便初上战场,斩杀贼军毫无惧色、花木兰与贺廷玉为了替有恩的上司──薜世雄和沈光报仇,不惜匿名千里追杀弑君的宇文兄弟、高 耿直公正,为国为民,忠言直谏,但却因此而被炀帝所杀、屈突通英勇善战,忠于大隋,最后不忍部下白死而归降李渊,刚正地度过一生、薜世雄廉治奉公,所率部队绝不掠夺百姓财物或奸淫妇女,最后为大隋王室与义军窦建德交战而光荣战死、李世民年少有为,小小年纪便懂礼贤下士,等待和把握时机、游元面对杨玄感刀刃的威胁,宁死仍坚决不肯加入叛军行列,忠贞的为国殉义。这些称得上是「英雄豪杰」典范的角色,都得到田中的喜爱和眷顾,在那大时代中发出光芒,在书中闪闪发光。

  即使不是忠直的英豪角色,也一样充满英雄主义色彩。武冠三军的「项羽再世」杨玄感,虽然背离朝廷的信赖,但其武艺高强,被誉为项羽再世,以一敌众毫无惧色、隋炀帝虽然并不是大贤大圣的典范君王,但热爱英雄好汉,对忠义和英豪之士都敬佩万分、虽然多番鼓动和协助贼军叛乱谋反,但一直郁郁不得志的李密,却以自己的智谋和力量在乱世的舞台争霸。相反,弑君的宇文化及、懦弱的陈叔宝、中饱私囊的杨素、猜忌臣下的文帝,这些种种恶德败行,田中都予以轻视或鄙视。

  事实上,连田中芳树自己也在后记中说,一开始就是计划以《隋唐演义》这部作品作基础来写《风翔万里》的。而《风翔万里》亦确实继承了《隋唐演义》的英雄主义特质,全书的英雄气息,正是与《隋唐演义》和其他侠义作品的英雄主义色彩一脉相承。在《隋唐演义》中登场的人物,固然在《风翔万里》中继续散发豪杰的气息,而没有在《隋唐演义》中登场过的角色,也一样被田中赋予英杰的色彩,使得全书侠气纵横,飘逸著浪漫的英雄主义。

  田中的另一部历史作品──《奔流》也不例外。背景是南北朝时代的南梁,面对北魏威胁,以只有不到三十万的兵力,击退压倒性的八十万魏军。这是描写中国史上屈指可数的大战──锺离之战的历史小说杰作。虽在政治、历史的思考性、批判性和讽刺性减少了,但英雄崇拜的气息犹在,而且充斥著整套作品。

  天生迟钝,但却有不凡将才的陈庆之,年轻有为,一生守卫著南朝的梁,缔造了一生不败的名声、韦 冷静沈稳,关切部下和民众,以儒将之姿于阵前指挥,不单得到部下信赖,也得到敌手的敬重,只要去到前线,敌军连攻击都不敢想,「韦虎」的名声震动敌国、深懂用兵之度的中山王,气度潇洒,识重英雄,即使是敌手亦会敬重,而且忠君爱国,为皇帝侄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豪迈不羁的曹景宗,虽然不受世俗的约束,但却重义守信,对陈庆之托付的祝英台规行矩步,而且敬重好汉,在草莽间发掘英豪、杨大眼威武盖世,豪勇更胜关羽张飞,虽有杀虎熊之力,但却连射杀小鸟也不忍,而且识重英雄,敬重敌手、杨大眼夫人潘宝珠亦不惶多让,跟随夫君征战沙场,有著「潘将军」的美誉,以女中豪杰之姿而传颂、梁之开国元勋王茂,忠于朝廷,勇于直谏,而且用兵有度,胆色过人,即使面对强敌杨大眼仍能毫无惧色,完美地掌握进退之机。

  这些种种都合乎人们对英雄的印象──豪情、武勇、见义勇为、不花巧、惜重对手、器度宽宏,人物和故事都充满著英雄主义的色彩。而《奔流》这作品另一值得特别注意的要点是,不论是战争双方的人物,田中都将之塑造成智勇侠义的英雄豪杰,可说没有任何行事卑劣的角色。由此可见,《奔流》不单飘逸著浪漫的英雄主义,而且亦充满著田中精神洁癖的色彩。

  田中的另一部历史作品──《红尘》,背景是十二世纪中叶的南宋,面对金国侵略野心,宋朝新一代的忠臣英杰以长江流域采石矶为战场,展开一场生死存亡之战。虽然这并不是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的故事,但全书却多次高度赞扬这些传颂千古的英雄豪杰,在书中读者可以经常看到田中对「抗金名将」们的景仰和赞颂,使整套作品亦充斥著英雄崇拜的气息。

  忠肝义胆的韩世忠,勇武可比关张,在战场上凭智勇抵抗金兵,在朝廷也不惧秦桧权势,敢于为公义而与主和派抗衡,最后刚直地渡过一生、梁红玉虽出身青楼,但却智勇兼备,以副将之身份陪随夫君征战,留下了「巾帼英雄」的不坠名声、金兀述(宗弼)既有带领金军直卷中原之将才,亦有识重敌手的胸襟,虽是岳飞的手下败将,但却是金国最为岳飞之死惋叹的人、精忠报国的岳飞,少年得志,军事天才横溢,金军遇上岳家军都慌忙撤退,连攻击都不敢想,「岳爷爷」的名声震动整个金国、钦宗被金国虏至北方荒凉之地,但仍有身为天子的自觉,多年来虽有逃亡之机会,但却不想因此而令金国有入侵南宋的口实,而宁愿留在北方过著悲苦的生活,最后惨死于完颜亮之手、完颜雍虽为外族,但学识渊博,做事既诚实可靠,亦懂得察纳忠言,施政仁慈而俭朴,最后成为了金国历史上最为人赞颂的贤君世宗皇帝、宗泽虽为一介文官,但却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立于最前线对抗入侵的金军,韩世忠和岳飞等的义勇军都集结到其麾下,但民心和功绩使他受到妒嫉和高宗的猜忌,在不被允许反攻的情况下,眼看著失去了失攻的时机,最后积郁而死。在《红尘》中读者都可以经常看到田中对抗金名将的赞颂,为整套作品编织出浓厚的英雄崇拜气息。

  田中为了赞颂抗金名将们,甚至不惜破坏了故事的平衡和连贯感,一而再加插描绘抗金名将们的事迹,使得整本书给读者「赞颂抗金名将」的印象,更远多于梁红玉母子的间谍故事和采石矶之战。而更甚的是,田中对并非故事主角的抗金名将的赞颂,甚至比赞颂故事中粉墨登场的角色更多。故事对虞允文、韩子温、完颜雍等主角的描绘和赞颂,远远比不上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们之多。事实上,如果田中芳树一开始便以这些历史资料详尽的南宋初年为故事背景,再以充满传奇色彩的抗金名将们为主角,这反更令故事愈加精彩。既不会像现在般做成顾此失彼的剧情,更可以集中笔墨尽情写下充满英雄气息的人物和故事,故事亦可更精彩紧凑,英雄主义色彩亦会更形浓厚。

  而且作品中也弥漫著田中芳树个人的精神洁癖,在《红尘》中带著浓烈轻视懦夫、暴虐的讯息,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便被塑成大反派:高宗懦弱、秦桧专横、万俟离残酷。总而言之,《红尘》与《银英传》和《亚尔斯兰战记》一样,也是弥漫著浪漫的侠义英雄主义,对懦夫、奸邪予以排斥,仍是流露出一贯的精神洁癖。

  田中另一部著名著作──《亚尔斯兰战记》,亦是一套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作品。《银河英雄传说》和《亚尔斯兰战记》,与前述以中国为舞台的历史作品不同,既没有侠气纵横的民间传说作故事的背景,亦没有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骨干。《亚尔斯兰战记》虽然渗透了古代波斯王国的神话和传说,但事实上,整个故事中除了英雄王、蛇王这些神话人物外,没有那一个角色能显示出,田中是以波斯传说的人物为蓝本创作的。整体而言,全书的英雄主义色彩,都是田中受到侠义作品的英雄主义感染后,自己一手塑造的。(笔者曾为编写网站关于《亚尔斯兰战记》神话的资料部份,而略对波斯神话作一浅研。关于《亚尔斯兰战记》的人物是否以波斯传说人物为蓝本来创作这一点,相信不会有未作了解就妄下判语之虑。当然,笔者对于波斯神话的了解,并不能算是非常详尽,如果读者有更为清楚的了解,请不吝赐教。)

  由于《亚尔斯兰战记》的篇幅比前述的几个短篇作品为长,对人物的描绘和著墨都更多,使得《亚尔斯兰战记》的人物比那些短篇的角色都更富有血肉感。但血肉感并没有取代或掩盖了角色的英雄色彩。

  亚尔斯兰虽然不是万夫莫敌的勇将,也不是算无遗策的智者,但这角色仍有著浓厚的英雄色彩。十四岁初上战场,在国家陷入存亡之际,带领著不论是武勇还是智谋都比自己优胜的部下,踏上复国之路。「十四岁」本身已满足了「英雄出少年」这种充满英雄色彩的特点,而田中亦藉描绘无论是武勇还是智谋都比亚尔斯兰优胜的部下都甘心追随这一点,为亚尔斯兰塑造了惜才、重视和关心部属、充满领袖魅力的形象,这都充满英雄主义的色彩。而在帕尔斯败战后,亚尔斯兰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来复国,最后在一年后将外侮驱逐,这则是以成败来塑造亚尔斯兰的王者形象。在亡国边缘,一切要由零开始,到一年后带领由自己力量集结而成的大军成功驱逐外侮,这为亚尔斯兰塑造了在艰苦中坚决奋斗的形象。而亚尔斯兰没有王族血统的身份,但却得到英雄王英灵承认,并得到了象徵王权的宝剑鲁克那巴德,最后由离王座最远之人,成为帕尔斯的新国王,甚至成为继圣贤王和英雄王之后的贤君──「解放王」,这就更将亚尔斯兰的英雄形象推至最高峰。

  勇将达龙,其万夫莫敌的勇武已充满英雄主义色彩。「战士中的战士」、「黑衣战神」之类的赞誉,正是田中藉其他角色之口来侧面描绘达龙的勇武。同样地,辛德拉的兽人巴哈德鲁、鲁西达尼亚的克雷曼斯、特兰的亲王、密斯鲁的马西尼撒等等,这些被誉为自己国家中最强的勇士,他们都成为了达龙的手下败将。这亦是田中藉描述敌国勇将之强,来衬托出胜了他们的达龙之强。这些都是从侧面对达龙的英雄色彩描写。而达龙的忠心耿耿,甘心为亚尔斯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理会亚尔斯兰是否有王族血统都决意追随,这则是以正面的笔法,直接描绘达龙忠勇。达龙除被描绘成忠心耿耿的勇将外,亦被塑造成一个不滥杀、不虐待俘虏、行事光明正大的君子,这也是以正面的笔法描绘达龙的英雄色彩的例子。

  而那尔撒斯的智谋,更替故事添上更多的英雄传说色彩。那尔撒斯是整套作品中,智谋最深,而且也是在军、政之事上都是天才的人物。在《银英传》中,无论是智谋多高之人,都总有能将之制肘的角色存在。但与《银英传》不同的,那尔撒斯之智谋,在《亚尔斯兰战记》中是「惟一的存在」,所有角色都不可能胜过他,在战场上无人能动他的计算分毫,在政略上亦无人能动他建立的体制半分。田中塑造的那尔撒斯,不单只是「不败」,甚至更是「无敌」。与达龙的情况相似的,鲁西达尼亚的吉斯卡尔、辛德拉的拉杰特拉、密斯鲁的夏加德,他们都成为了那尔撒斯的手下败将。这亦是田中藉描述敌国的智将,来衬托出胜了他们的那尔撒斯之智慧。在田中的笔下,所有智者都是为了衬托那尔撒斯而存在。这些都是从侧面对那尔撒斯的英雄色彩描写。达龙之勇,那尔撒斯之智,都是全套作品的最高峰,其他智勇角色都只是陪衬。他们的「无敌」和「不败」,是全套《亚尔斯兰战记》中最富英雄主义色彩的表现。

  别说是角色,就算是「帕尔斯」这个国家,亦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色彩。综观全套《亚尔斯兰战记》,再环顾帕尔斯和其周遭诸国,无论是智将、武将、还是士兵的强悍,帕尔斯都是胜过其他国家一筹(其实又岂止「一」筹?!)。武将不论是质与量,帕尔斯都远胜其他国家,其他国家都没一人能与达龙、克巴多或奇斯瓦特这些勇冠三军的武将一比,更何况帕尔斯已独得其三?而在亚尔斯兰麾下,这些强劲角色就有十六人(十六翼将)。其他国家呢?一开战,所谓最强的武将都很快便死于达龙剑下,其他将领则轮流死于其他勇将之下,在帕尔斯人前都沦落了为二流将领。智将呢?纵使是一人肩负起鲁西达尼亚命运的吉斯卡尔,面对那尔撒斯亦只如幼儿,那更别谈其他国家了!

  而田中芳树的成名作──《银河英雄传说》,则更是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作品。同样地,由于《银英传》的篇幅比较长,对人物的描绘和著墨都更多,更富有血肉感。而血肉感也没有取代或掩盖了角色的英雄色彩。除了两大主角──杨威利和莱因哈特外,帝国内的将领,尤其是新帝国的将领,都散发出极其浓厚的英雄气息,使得故事亦变得富英雄色彩。

  莱因哈特十五岁初上战场,二十岁已晋升至军中最顶点的元帅,二十三岁时征服了自由行星同盟,进而登基为帝,开创了「罗严克拉姆皇朝」。以弱冠之龄,创下了全宇宙最无与伦比的功勋,开拓了一个新皇朝,这可说「英雄出少年」的最佳写照。而他常胜的战绩,带领全宇宙最强的军队纵横全宇宙,但却仿如在自家后园闲逛的军事天才,更是雄姿英发,充满英雄豪杰的光芒。而他那天才的政治手腕,将腐败的贵族和专制打倒,并为人民制造出可以安居乐业的升平盛世,更塑成了无可挑剔的名君形象。从英雄主义的角度上看,莱因哈特这角色是近乎完美的:拥有无可匹敌的美貌、天才的政治手腕、无穷无尽的军事天份、能集结并驾驭年青有为的下属的领导才能、对曾打败自己的敌将不会怀恨的胸襟、立于阵前指挥,绝不躲于安全地方的勇气、还有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事实上,大多数喜欢莱因哈特这角色的人,都是深深被他的英雄气息所吸引而著迷的。

  如果吉尔菲艾斯不是那么早死,其英雄形象将更形突出,甚至可超过莱因哈特。事实上,除了杨威利外,吉尔菲艾尔亦是在死前未尝一败的不败名将。在军事上,他虽不像莱因哈特般有独创的战术天才,但其用兵却无可挑剔,就算连杨威利亦无隙可乘。其肉搏战和射击的技术,更是少见的天才。在政略上比莱因哈特更了解掌握民心的重要性,而且在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一定以人道为最先考虑。不将民众卷入战争、对难民施以援手、对被敌方自己攻击的敌方非战斗员施以人道的救援,这都将吉尔菲艾斯塑造成一个有著道义和同情心的仁厚君子。更重要的是,田中将吉尔菲艾斯塑造成一个绝对忠诚忠心的的英雄。多年来,吉斯菲艾斯跟随著莱因哈特东征西讨,不单没有为了自己的功勋而离开莱因哈特,到了最后,纵使被莱因哈特所疏远,但仍然为了保护莱因哈特而死。正正是这份忠诚,让吉尔菲艾斯发出无与伦比的英雄光芒。纵使吉尔菲艾斯只是出了数集,但仍然深深烙印于读者的心中。如果说莱因哈特在英雄主义角度上看,是近乎完美,那吉尔菲艾斯的忠实、用情专一、军政略上的天份、仁厚的心肠、不为名利的胸襟,则更加完美了。

  杨威利不是皇帝,没有造福人群的治绩,也不是一国的领导人,甚至不是同盟军的最高指挥。他只是一介舰队的司令官,一个前线要塞的负责人。但他在故事中发出的光芒,却是无人能及的。相对于莱因哈特和吉尔菲艾斯,杨威利当然算是「老人」了。但二十一岁时成为了艾尔法西尔的英雄,二十九岁时是半队舰队占领了难攻不落的伊谢尔伦要塞,三十二岁成为了同盟军史上最年轻的元帅,这都是前无古人的功勋,从人类平均年龄上看而言,这难道不也是年轻有为的英雄吗?这也可算是「英雄出少年」的其一写照。杨威利是个对肉搏战和射击完全不在行的人,甚至是一个会在宇宙迷路之人。但他无可匹敌的智谋,却缔造了不败的战绩。帝国军中超过半数的将领都是他的手下败将,连被认为是常胜的天才的莱因哈特亦无法击倒他,甚至更曾险些战死于他的舰炮之下。「不败」,正是英雄主义色彩的最高表现。而杨对于民主政治择善的固执、对权力的洁癖、对躲于安全地方叫喊的主战派的憎恶,可让杨显示出是一个坚持立场、深思熟虑的智者,为杨塑造出更洁癖性的英雄形象。

  米达麦亚亦是继吉尔菲艾斯后,另一个和杨威利一样拥有不败战绩的名将。米达麦亚这角色的塑造,与杨和吉尔菲艾斯大不相同。他的英雄形象不在于战绩,而是他对主君的忠诚、对朋友的道义、对下属的爱护、对保护民众的热忱、对敌手的敬重。他对莱因哈特的忠诚虽不及吉尔菲艾斯,但其忠实却有目共睹。对于罗严塔尔这知交好友,米达麦亚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甚至可以放弃辛苦得来的功勋。对于下属则将亲人般关爱,教导拜耶尔蓝行军作战的要领,甚至邀请上己家作客。对于民众则力求公道,严令所率部队绝不可掠夺百姓财物或奸淫妇女。而且也不将平民卷入战争,在包围海尼深时便只攻击军事设施亦绝不攻击民众。而对于敌手杨威利,虽然从未正式单挑交手,但仍识重这位难得的敌手。米达麦亚的英雄形象,与前述的三大主角相比是有所不及,但也算是充满英雄气息的英雄人物。

  相反,罗严塔尔则被塑造成枭雄的形象。他辣手将立典拉德定罪,并将遗族一一诛灭、在就任新领土总督时对同盟时期的贪官污吏的处置,都著著显示出罗严塔尔的枭雄本色。奥贝斯坦的一句:「罗严塔尔是一只猛禽。把他放在远处太过危险了。」,正是将罗严塔尔的枭雄形象清楚点明。而小说中的副题:〈叛逆是英雄的特权〉,更将罗严塔尔的枭雄形象推至最高。除了他试图凭实力,堂堂正正向主君莱因哈特挑战外,他对命运和生死的看法、对主君的忠诚、对朋友的道义、对敌手的敬重、对奸谋诡诈的轻蔑、攻守兼备的军事天份、就任新领土总督时对同盟统治所显露出的政治才干,这也让罗严塔尔更富豪杰的气息。

  除吉尔菲艾斯和双璧之外,事实上帝国军,尤其专指新帝国「罗严克拉姆皇朝」,整个军队可弥漫著浓烈的洁癖性和英雄主义气息。事实上,精神上的洁癖性和英雄主义往往是分不开的。莱因哈特的麾下诸将,全都对奥贝斯坦的权谋之术相当反感,而对于帝国贵族暴虐、同盟政府的腐败、费沙的奸谲、地球教的恐怖主义都极为厌恶。相反而言,对杨威利这强大的敌手,众将都绝不厌恶,反而却敬重有加。在占领同盟领时,纵使已进入补给不足的危机之中,亦决不抢夺一般民众的物资。而对于主君莱因哈特,则付出绝对的忠诚。做什么事也是堂堂正正,上到战场亦如是,要以强大的力量来正面击溃对手。这些都满足了英雄主义的条件:对奸谲和暴虐的厌恶、绝不掠夺百姓财物的廉治奉公、对敌手识重、对主君忠诚、行事光明磊落。而整个「罗严克拉姆军团」的所向披靡,则更为新帝国的将领添上更多的英雄色彩。

 总结:

  总括而言,田中芳树的众多作品,尤其是以战争为主题的作品,都极富英雄主义的色彩。田中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著浓厚的浪漫英雄主义特色:主角们都是少年得志,如莱因哈特、吉尔菲艾斯、亚尔斯兰、陈庆之。而花木兰、米达麦亚、韩世忠等都是忠孝重义、忠肝义胆的角色。而缪拉、薜世雄、达龙等则是行侠仗义、为民请命、行事光明磊落的角色。而陈庆之、杨威利、岳飞、吉尔菲艾斯、那尔撒斯等的「不败」,则正是英雄主义色彩的最高表现。这些种种都合乎人们对英雄的印象──少年得志、惜才、忠孝、重义、忠肝义胆、豪情、武勇、见义勇为、不花巧、惜重对手、器度宽宏,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都充满著英雄主义的色彩。

  田中芳树的英雄作品,全书也扬逸著浪漫的英雄主义,英雄豪杰们都在书中闪闪发光。这些人物都得到田中的喜爱和眷顾,在故事中发出光芒,点点的光芒聚合成美丽的画面,构成了一个个浪漫的英雄故事。而另一值得特别注意的要点是,不论是田中哪一套作品,精神上的洁癖和英雄主义往往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则已另文论述,在此不再细说。

 后记:

  这是宽别一年后的第一篇文章。而完成对上一篇文章──《异常洁癖的田中芳树世界》,已经是1999年九月之事,相隔刚刚好一年。不过这一年也不是游手好闲,仍然是天天写稿子,只不过不是这些文章,而是网站的内容就是了。一年前写文章时总是觉得力不从心、力有不逮,一年后似乎仍没什么改善(汗....)。内容总是觉得不足,到了完稿时仍然觉得有很多想说的话未写到出来。但碍于时间紧迫,也碍于字数限制而没再补完。不过说来讽刺,我是不到截稿日都无法卯足拼劲完成工作的人。如果给我更多的时间,大概都是到最后才起劲吧........

  一年后的新文章,和之前的四篇有一个很大的分别。这次,明显将《银英传》在文章中的比重大幅降低了(或者该说是将其他作品的比重大幅提高了才比较正确)。而更甚的,是将《银英传》的部份放到文章的最后来解说。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年前我并未有自己的地方发表文章,而要到一些《银英传》网站的留言板发表和讨论。因此文章都要尽量集中于《银英传》上的讨论,方便只读过《银英传》的网友了解。到了今天,网站已略有成就,也聚集到不少田中的书迷,因此可以更平均分配文章内容的比重,也能将内容作更易于表达的方式铺排和演绎。相信这是一件好事,而未来亦将会继续以这种方式来写作。

  好像话也说多了。大概是对于文章的影响力多了些自信吧,所以也希望多说一些对文章的诠释和解说,让更多人了解在文章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意义。这次就到此为止了,如果大家对这篇文章有特别的见解,请不吝赐教,欢迎到留言板贴出来讨论。在此希望看到这一行仍未放弃阅读的网友,都能继续支持,并期待下一篇的面世。

 

  如果对这些文章,或是田中的作品有特别的见解,欢迎来函赐教,也可以用留言版贴出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