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篇 (1)

格林美尔斯豪简

格林美尔斯豪简文書新帝国历十八年

微光篇一

海尼森,巴拉特自治领的首府,在新帝国历十八年的现在,拥有高达四十亿的人囗,是全宇宙人囗最密集的星球。

在新帝国历三年莱因哈特皇帝过世後,海尼森方面陷入了一片欣喜的混乱,对於伊谢尔伦军所交付的过於丰硕的果实似乎显得楞在当地而不知所措,甚至有了授与伊谢尔伦军高层全权代表巴拉特自治领与帝国谈判的提议。对於这种看重与信任伊谢尔伦军方面却一点也不领情,菲列特利加以伊谢尔伦军区区几十万人实在没有代表性的理由委婉拒绝了,但其他的人可没这麽客气,以「侠气与醉狂」自许的亚典波罗打从鼻子里哼了出来:「黎明到了还在拉长脖子叫救命!幸好我从来不是为了这群阉鸡而战,不然真是连哭都哭不出来!」

另外一个人则说得更难听:

「床都铺好了,女人也找好了,难道还要我示范怎麽干不成?」

最後海尼森方面诉诸了民主手段-选举-来决定临时代表团成员。选举对於民主国家的国民来说当然不陌生,然而不过短短两年,海尼森的市民心态上却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相较於以往对於选举的冷漠与确定,这次选举市民们则是充满了关注与不确定,被一位充满群众魅力的民选领袖狠狠背叛的记忆与因此而刻下的不信任仍笼罩着这些市井小民,他们茫然地看着一个个声嘶力竭的候选人,无法断定究竟那个人足以担负与帝国-可怕的、巨大的、专制的帝国谈判的重责大任。

相较於选民们是处在一片不确定中,叁选者们则处於一片焦虑里。或许必须公平地指出,想要趁此机会由帝国那里谋求一己之私利的投机者不是没有,但绝大多数的叁选人却都是抱持着存亡关头的危机意识而跳出来的所谓「社会清流」,然而正因为他们自己真诚的信念与深切的忧虑使得他们不相信他人信念的真诚并轻视他人的忧虑的深切。於是在这场可说是远比任何选举都要来得更有信念与理想的选举里便有了远比任何选举都要来得肮脏与露骨的叫嚣与扒粪:「我们的M先生说他愿意为了共和主义的理想而死,即使在银河帝国的皇后陛下面前也绝不会稍有退缩,我倒想问问当初他的三个儿子为什麽每一个都在仓库内清点军服清点完了他们的役期?怎麽?在专制君主前不会退缩的伟大政治家在亲情前退缩了吗?」

「D女士在那里高唱着女性的同性情谊,宣称同样是痛苦地等待着丈夫儿子的归来,有着这种共通感情的女性彼此一个拥抱远胜过辩士的千万句诡辞,人家银河帝国的皇后和她之间有没有女性情谊本人身为男性的确无法了解,不过显然她和X先生的太太之间是不会有什麽女性情谊的!这个社会竟然堕落到由第三者来提倡女性情谊的地步了!」

「这是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年代!G先生是何许人也?表面上道貌岸然的教授,J学院里谁不知道他是彻头彻尾的学阀?压榨学生的智慧与劳力的『论文量产机』,每逢院长选举前可以不去上课穿梭於各个教授家拜票,不但暗中吃下了近一成的预算,私下还贩卖入学资格!这样的人忽然洗心革面说他要站出来为国家社会人民尽一己之力!我但愿我笑得出来!」

「B先生,那个自称从来没有收取过一毛钱回扣,连上下班都不搭公务车的清廉人物?你们知不知道他至少经手过一打以上别人收取回扣的帐册?这种只要人不是自己杀的就算在他眼前有人被偈了几十刀他也会视而不见的『好人』就让他沈浸在自己是好人的自我投射中好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站出去和帝国谈判的有能人物!」

「诸位明智的女士先生!想想国家的未来就在你们手里!就是现在!

你们手中的票将决定你们的未来!你们的孩子的未来!你们孩子的孩子的未来!想想看!难道要把这个国家的前途交给K女士这样的人?看起来是家庭幸福美满的范本,因为『偶发的忧郁症』而不得不常常上医院-去治她的酒精禁断症状!或是A先生,到现在还语焉不详地交代不清他自己的性倾向,我并不是在指责他是同性恋,但请别忘记帝国对同性恋可没什麽好感!还是P先生,那真是位令人尊敬的老先生,但他已经老得没有弹性了,对这样死忠的共和主义者除了在会谈时说出一堆无法转圜的愚蠢硬话还能有什麽期待呢?」

彷佛以上还不够混乱似地,以第四权自居的新闻界抱着各自不同的立场力求公正完整的大篇幅过度报导使可怜的市井小民陷入一片更深的迷雾当中。从来搞不清选区是大是小或是在那里的某些选民们在国难(或说国家希望)当头的状况下一天读六七份报纸,看四五个小时的新闻节目,到最後除了知道某某候选人似乎有一狗票的贪污史或某某候选人屁股後一串ABCD女士们的控诉外,对於所谓真相仍是没搞清楚,更不用提去了解这搞不清楚的所谓真相究竟与「和帝国谈判」之间所需的能力和性格中间有着什麽样距离的问题了。

有着「最严肃的荒谬剧」与「最悲惨的闹剧」之名的这次选举就在这样一片混乱的无力感与急迫感中完成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或自以为知道自己在做什麽那真是天晓得。大部份的市民惶惶不安地盖下了那个章,即使在开票後瞪着自己所选出来的代表团名单时仍然不确定这是否是最好的选择或是根本没有什麽最好的选择。在看着代表团的太空梭飞离海尼森的那一瞬间,大部份市民内心或许只能带点自暴自弃地喃喃祈祷着:「再怎麽样也不会比优布.特留尼西特烂吧……」

争执当然不会到此中止。虽然负责担任护送工作的伊谢尔伦军一点也不想踏进这艘「快要被崇高理想和污言秽语挤破」的太空船,但根据随行医官的忙碌程度与医疗用品的补充单可以看出崇高的理想似乎引发了一些心脏疾病与中风的样子,而污言秽语最後则消耗了大量的绷带与消毒水。

不管如何,当代表团踏上费沙宇宙港时,他们总算有了一个没什麽支持度但至少「拿得出去」的领袖及一个只因不得不有而存在的共识。看起来虽然不令人抱什麽期望,但代表团成员们脸上那种自觉「国家命运系於我一身」的沈重严肃表情在可笑之馀倒也颇令人感动(?)就是了。

经过将近七个月数不清的事务性协商,由自治领的政治法律位格及警备军的设置一路谈到在海尼森波利斯被罗严塔尔总督徵为新领土总督府的「优佛利亚」饭店产权应该如何移转的鸡毛蒜皮问题。最後终於在新帝国历四年四月四日,於海尼森正式签订了「第二次巴拉特和约」-或者,照巴拉特自治领的人喜欢的说法,是「独立条约」。当然,这条约签订的日期并不是巧合,而是自治领临时代表们所要求的结果。而不知道是因为帝国高层对那位黑发提督的敬意,或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在这种小事上显得气量狭窄,对於这样一个政治意图浓厚的日期,帝国方面的代表居然并没有表示反对。以新任国务尚书米达麦亚为首,以下民政尚书布拉格、财务尚书李希特及军务尚书梅克林格等人,代表银河帝国希尔格尔摄政皇后陛下前往海尼森,在厚达千页的和约上签了字,宣告了银河系中和平时代的到来。

「和平」仅管是美好的字眼,却不是念诵一次就能使一切回复原状的万能咒语,套句自治领政府新任资源委员长亚列克斯.卡介伦的话来说,那种喜欢高喊「大破坏之後才有大建设」的人,全部都该踢到清洁队去做搬移瓦砾的整地工作。首都海尼森波利斯,在新帝国历三年的「鲁宾斯基的火祭」事件中有将近百分之三十被夷为平地,重要的政府设施更是全毁於爆炸与大火中,根本不足以担任首都的功能。因此在自治领政府成立之後,便以海尼森第二大城德奴仙为临时首都。一直到新帝国历十四年,在「独立条约」缔结十周年的厌祝活动中,才又在一场盛大的还都仪式中将首都迁回了重建完成的海尼森波利斯。

而在新帝国历十八年的现在,当初代表团中坚持将和约日期定在四月四日的那名阴沈不起眼的代表成了第四任巴拉特自治领政府主席。史提尔.方,今年四十五岁,有着「良心之针」称号的政治人物。顺道一提,他也是杨舰队成员最厌恶的人物。